御窑金砖是中国传统窑砖烧制业中的珍品,明清以来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成为皇宫建筑的专用产品。明代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大兴土木建造紫禁城。
经苏州香山帮工匠的推荐,陆慕砖窑被工部看中,决定“始砖于苏州,责其役于长洲窑户六十三家”,由于质量优良,博得了永乐皇帝的称赞,赐名窑场为“御窑”。所谓"金砖",实际上是规格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见方的大方砖的雅称。古籍《金砖墁地》有这样的解释:"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称“金砖”。
1980年代,当时任苏州陆墓御窑砖瓦厂厂长(后来成为国家级非遗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传承人)的金梅泉带领制砖工匠做了一批精工细作的大型方砖,北京故宫博物院把这批新制的砖铺在环境恶劣、气候阴冷的坤宁宫后廊。结果,在经过了将近三十年数千万人次的踩踏和风霜雨雪的吹袭侵蚀之后,这些砖至今依然未见大的磨损。
此后,御窑金砖厂产品行销北京、苏州及全国各地。金砖厂曾先后为北京故宫、天安门城楼、天坛、颐和园、恭王府花园和山西五台山、苏州玄妙观等大批古建筑的修复提供过优质的新制铺地金砖和砖瓦建材,并多次配套海外古建工程,声誉卓著。
御窑金砖厂2008年自御窑村原址搬迁至现址——苏州市相城区北桥街道灵峰村谈埂路1号。厂区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砖窑10座,包括250立方米容量窑4座、200立方米容量窑6座,其中保护性使用古窑2座(位于原陆墓御窑遗址园御窑金砖博物馆内)。
由于制作技艺的独特与精细,金砖厂经过多年的探索,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格的砖瓦工艺流程和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以保证古建砖瓦制作的品质。这一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有以下内容和特点:1、多道检测,层层把关。2、目标责任,形成制度。3、多制并存,相互配套。即针对不同工种特点,将目标责任、责任承包与临时承包等多种管理体制并存,将人性化管理与质量检测、责任承包结合运用,相互配套。